详情页设计 鼓励儿子每天省下一块钱做慈善,这位如东教师把爱心“接力棒”传下去

发布日期:2024-09-19 07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33

详情页设计 鼓励儿子每天省下一块钱做慈善,这位如东教师把爱心“接力棒”传下去

“潘老师是个好老师,我很喜欢他。”“班里同学家境困难,潘老师给他买新文具和学习资料。”“上次课间,隔壁班同学突发疾病,口吐白沫,潘老师看见了及时联系医院,亲自护送。”提起童店小学数学老师潘雪松,班上的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。

从1987年起,潘雪松便默默耕耘在农村教育的田野上,‌用知识的种子和爱心的雨露,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心田。‌

“潘老师一直是我的‘老大哥’,我和他做同事已有十多年了。”童店小学教师胡晶晶微笑地表示,“我还是今年才知道,他一直鼓励儿子每天坚持捐一块钱,用于慈善事业!”

“那个时候,我爱人下岗,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。我们捐的其实不多,就想让孩子有爱心,不忘家乡。”潘雪松告诉记者,“2012年,儿子上大学前夕,我就和他商量,是不是可以从他的生活费中,每天节约一块钱,由我代交到如东县民政局,用于慈善事业。”

潘雪松的这一微不足道的想法和举动,‌如同一粒种子,‌在儿子潘旭的心中生根发芽。

建模渲染

潘旭非常支持父亲的这一想法,从大学到研究生毕业,再到现在就职于成都一家国企,并且成了家,他的这份爱心也不曾中断。

“父亲在我成年之际,带我去做了一件这么有意义的事情,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过程,我们要把‘善’字常念在心中。他的这份良苦用心正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,让我懂得了爱与奉献的真谛。”潘旭身在成都,在跟记者的通话中详情页设计,他表示,“我眼中的父亲个头不高,皮肤黝黑,正如他的名字一样,像一棵老松木,坚韧而有力地支撑着我们这个家。现在,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,我也会坚守这份承诺,不忘初心,将这份爱心如接力棒一般,‌继续传递下去。”

当问及如何发现潘老师与一块钱的故事时,童店小学校长管文山回忆道,小程序美工“2024年,潘老师在申报高级职称时,学校在梳理他个人材料的时候,发现了他的一张爱心捐赠证明。后来通过了解,我们才知道了潘老师多年坚持爱心慈善工作,力所能及帮助别人的故事。他的爱心之举,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学生,也影响着我们身边的教师。”

一直以来,童店小学就十分重视爱心慈善教育,经常组织党员教师开展重点学生、留守儿童关爱行动,涌现出一批先进的党员教师典型,潘雪松便是其中一位。童店小学教师孙艳称赞道:“潘老师‌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!他关注着每一个孩子,‌无论是学业上的困惑还是生活中的困境,‌他都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。‌他用自己的早餐和晚点分给饥饿的学生,‌用自己的献血行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,他还捐出钱款用于学校‌防疫物资的购买。‌”

“他是一个好男人,‌对家庭负责,‌对父母孝顺。”潘雪松的妻子罗菊琴告诉记者,他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,‌打小深知生活的艰辛与不易。为此,‌他更加珍惜每一份帮助,也‌更加懂得感恩与回馈,“他的善行,‌并非一时的冲动,‌而是源于他内心深处的善良与坚持。”

“我的母亲也是一名人民教师,我的父亲是商店员工,他们不管是在各自岗位上,还是对待邻里乡亲,都常怀感恩之心,尽可能帮助别人,他们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地影响着我。”潘雪松笑着说,“曾经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,别人伸出了援手。因此,在我有能力的时候,我也要去帮助别人。‌”这份朴素的感恩之心,‌成为了潘雪松坚持慈善的不竭动力。‌

如今,‌潘雪松已近花甲之年,‌但他的慈善之路并不会因此而停止,“我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,我会用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乐于助人的事情。”

编后:只要心中有爱,‌就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与温暖。‌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,潘雪松的慈善之路虽然平凡,‌但却蕴含着不平凡的力量,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“勿以善小而不为”的深刻道理,他用自己的坚持与奉献,为我们树立了榜样。

通讯员 袁嘉翊 姜宁惠 曹磊 王洪

校对 李海慧详情页设计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

栏目分类



Powered by 上海1688网店美工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23-2024 鄂ICP备2023020028号-1 武汉承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